2025年中國公平競爭政策宣傳周盛大啟幕!
2025年中國公平競爭政策宣傳周于9月8日至12日盛大開啟。本次活動以“統一大市場,公平競未來”為主題,國務院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委員會辦公室、市場監管總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組織舉辦重點活動85項,全方位、多維度展現“十四五”期間我國公平競爭治理工作的斐然成就,讓公平競爭理念深入人心,為構建更為完善的全國統一大市場體系添磚加瓦。
一、政策導向筑牢公平競爭根基
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高瞻遠矚,就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等關鍵事項作出重大決策部署,為我國經濟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下持續健康前行指明方向。回顧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國在公平競爭法治建設方面步履鏗鏘,成果豐碩:
1、兩部法律“升級換代”,回應時代新挑戰
《反壟斷法》自2008年頒布以來首次全面修訂!隨著互聯網平臺經濟迅速崛起,新興經濟業態不斷涌現,壟斷行為呈現“隱蔽化、數字化”新特點,舊規難以全面覆蓋。此次修訂緊扣時代脈搏,從完善壟斷協議認定標準、強化平臺經濟監管、增設“安全港”規則等方面優化制度設計;同步完成《反不正當競爭法》第三次修訂,深入調研商業混淆、虛假宣傳、侵犯商業秘密等行為的新變種,進一步細化認定標準與處罰梯度。兩部法律雙輪驅動,讓市場競爭規則更清晰、更有力。
2、《公平競爭審查條例》落地,實現“四級全覆蓋”
2024年5月,《公平競爭審查條例》正式出臺,標志著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從“試點探索”邁入“法治化強制實施”新階段,實現國家、省、市、縣四級政府全覆蓋。具體而言,各級政府在制定政策措施時,從立項開始就需評估其對市場競爭的潛在影響,在起草過程中對照條例規定的審查標準逐條審視,直至政策發布前再次復核。通過這樣嚴謹的流程,確保政策制定契合市場公平競爭原則,從源頭上防范可能出現的排除、限制競爭的政策“漏洞”。
3、審查機制硬核發力,4.22萬件政策“過審”
建立健全專業化、常態化審查機制,“十四五”期間累計審查政策措施4.22萬件,對其中1.14萬件存在排除、限制競爭問題的政策,全部推動修改完善。通過一系列舉措有效杜絕了“地方保護”與“市場分割”現象的滋生,讓各類市場主體得以在公平的制度環境中開展經營活動,全國市場真正“聯成一片”。
二、治理成果彰顯改革發展動力
過去五年,公平競爭政策如同“春風化雨”,持續釋放“松綁、賦能、護權”的積極效應,在市場活力、營商環境、消費者權益等領域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。
1、市場主體活力涌流
在公平競爭的“沃土”上,市場主體迎來發展黃金期。“十四五”以來,我國市場主體數量與質量同步提升,新增企業達1999.9萬戶、新增個體工商戶3394.6萬戶,形成了“大企業頂天立地、小企業鋪天蓋地”的生動發展格局。具體到產業領域,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,五年間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352.1萬輛飆升至1286.6萬輛;2025年1-7月,產銷量更是雙雙突破820萬輛,市場滲透率穩步突破45%,寧德時代、比亞迪等頭部企業領跑全球,產業鏈上百余家中小企業也借助公平競爭機遇,實現“專精特新”發展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同樣成效顯著,2024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較“十三五”末增長42%,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GDP比重提升至10.4%,全社會研發投入規模較“十三五”末增長近50%。在政策支持與公平競爭的雙重驅動下,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“小巨人”企業不斷涌現,逐漸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“新引擎”。
2、營商環境改革“刀刃向內”
政府以“放管服”改革為重要抓手,推動企業開辦流程實現“革命性”突破,為市場主體松綁減負。在全國層面,統一搭建“一網通辦”平臺,借助數據共享打破部門壁壘,讓企業辦事告別“多地跑、多次跑”,企業信息變更所需材料也從23份精簡至6份,切實降低了企業開辦成本。
地方層面積極探索更具針對性的創新舉措:上海臨港新片區試點“一業一證”改革,針對電商、便利店、健身房等行業,將原本需辦理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,審批時限進一步縮短至5個工作日,讓行業準入更便捷;北京、上海等地則推出“企業服務包”制度,為重點企業配備“專屬管家”,同時搭建“政策超市”平臺,精準匹配并推送稅收優惠、人才補貼等政策,讓企業“少跑腿、多辦事、好辦事”。
3、消費者權益保障強化
我國持續優化12315平臺服務能力,構建“全渠道接入”模式,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五年間處理投訴舉報8902.8萬件,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17.1億元;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574.9萬件,挽回損失57.8億元;同時開展“鐵拳行動”,查處假冒偽劣商品案件12.6萬件,推動20余萬家企業參與在線糾紛解決機制,直接和解糾紛1038.2萬件,讓消費者的錢袋子更安全,消費信心持續提升。
無獨有偶,公平競爭為醫藥行業創新生態注入蓬勃活力,推動行業從“跟跑”向“并跑”“領跑”加速邁進。針對兒童藥、罕見病藥研發難、上市慢的痛點,我國通過優化審評審批流程、減免臨床試驗費用等精準政策,為藥企創新減負提速,五年間批準387個兒童藥品、147個罕見病藥品上市,填補多項國內治療空白。在創新藥整體賽道上,公平競爭環境更激發了全行業的研發熱情,我國研創新藥數量占全球總量的30%左右,不僅讓老百姓“有藥可用、用得起藥”,更讓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在全球競爭中站穩了腳跟。
公平競爭是市場機制高效運行的重要基石,是經濟健康發展的保障,與社會各界利益緊密捆綁。9月8日至12日宣傳周期間,一系列“接地氣、有分量”的活動將陸續開展。讓我們攜手并肩,積極作為,共同營造“規則透明、機會均等、競爭有序”的市場環境,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貢獻力量,在公平競爭的賽道上共創美好未來。